從指代男生女生的“GGMM”到自媒體初期的“男默女淚”,再到當下的“顯眼包”“尊嘟假嘟”“偷感很重”等流行語……每隔一段時間,新的一批網絡熱詞就會火爆出圈。
隨著互聯網的普及,網絡熱詞成為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時髦工具。網絡用語的發展既帶來了溝通的便利和語言的活力,也為生活增添了不一樣的意趣。盡管如此,誤用、濫用甚至過度依賴網絡用語等現象,依然值得人們時刻警惕。
01
如今,花樣翻新的網絡熱詞,已成為全世界普遍的文化現象。概而言之,這種新型語言通常帶有以下幾個特點。
簡潔直觀,但具有標簽效應。
許多網絡熱詞之所以“自帶流量”,在于其能夠準確表達某種共同觀點或相近情感,成為部分群體身份認同的基本象征。比如,提到“脆皮”“特種兵旅游”,首先想到當代大學生的自嘲;問起“你是i人,還是e人”,可以直接界定一個人內向或外向。
不過,當用網絡熱詞給人或事貼標簽時,很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成見,以至于抹煞個體之間的差異。有人舉過一個例子:“我覺得西瓜水分大很好吃,雪糕奶味足也很好吃,這兩種好吃不是同一種好吃。但如果雪糕是yyds,西瓜也是yyds,那它們之間的差別就被消除了。”
情感豐富,但容易流于庸俗。
網絡熱詞脫胎于日常生活,極易引發人們的共鳴共情。然而,也有少部分熱詞、熱梗出自胡編硬造,談不上有啥獨到創意,反而有些粗鄙低俗。諸如“綠茶”“叫獸”等詞匯不僅充斥網絡,而且蔓延到人們日常交流和嚴肅文本寫作中。